北京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南北一条中轴线,四方对称布局严,外城内城加皇城,城城围着紫禁城。你猜这个顺口溜说的是故宫,当然没错;不过,在北京的地毯行业,大家都知道这个顺口溜其实指的是“宫毯”。
后,地毯行业急速发展。据《北平市工商业概况》记载,1916年,北京市的地毯从业者在崇文门外东花市成立了地毯行业商会,其时入会者才70多家。而到了1931年,地毯行业商会会员已增至220多家,从业人员7400人。此时,北京成为中国地毯的重要产区,中国地毯成为重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图为:产自1900年代的北京宫廷地毯(白底色祥云栀子花)
宫毯在出口的同时,也频频参加各国举办的博览会。1900年,北京地毯在法国巴黎世博会获得金奖。1904年,美国在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北京地毯在评比时再次获奖,由此北京的“宫毯”在国外名声大振。北京地毯生产一时供不应求,许多从业者开始在天津开办企业,于是,北京的“宫毯”技艺也传到天津。1920年代后,甚至上海都有部分企业开始仿制北京地毯供出口。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公私合营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厂。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毯行业进入全盛时期。其时成立的北京地毯公司下设11个工厂,职工多达5000多人。但也就在这一时期,机制地毯开始大量出现,全手工制作的“宫毯”受到很大影响。进入1990年代后,北京原有的8家国营地毯厂纷纷倒闭,只剩一家老厂坚持织手工地毯,能够编织手工地毯的技师大量流失。
为了保存“宫毯”技艺,2008年,“宫毯”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国务院又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一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式地毯“宫毯” 下一篇:山东神龙地毯将突破年产值1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