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繁荣的塞尔古土耳其帝国战败,康斯坦丁堡陷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在这个版图辽阔的帝国,手织地毯开始蓬勃发展,并传入欧洲。手织地毯曾出现在马可波罗等旅行家的游记中,并被众多的名画大师所临摹描绘,频繁出现在西方油画中。
手织地毯从十四世纪开始进入到欧洲的皇室、教廷和贵族的生活中,被视为天鹅绒一般珍贵。十八世纪初期价格昂贵且豪华的东方手织地毯在法国十分盛行, 流往国外购买手织地毯的大量资金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经济, 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阻止手织地毯的大量进口, 下令开始在国内建立本国的地毯工厂。 在那个时代法国制作的手织地毯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洛可可式风格, 成为现在法式图案地毯的先驱。这种图案设计现在也称作为“萨旺那瑞” (Savonnerie)图案,亦是法国地毯的别称。
图为:徐氏地毯收藏品:新疆古董地毯
进入到十九世纪, 诸如葡萄牙、波兰等这样遥远国家的皇室宫殿及行宫, 也开始在波斯地区订制图案设计特殊的手织地毯。在1867年巴黎万博会中, 波兰贵族向世人展示了许多制作于十八世纪,用真丝编织精美的伊斯法罕手织地毯, 法国人误以为这些是波兰制作的, 将他们称之为“波罗耐斯地毯”, 从此以后,生产在十七、十八世纪的丝织伊斯法罕手织地毯都被统称为“波罗耐斯地毯”。当时展出的一张“波罗耐斯地毯”现在仍保存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二十世纪初,东方手织地毯开始进入到西方国家的富有家庭,不仅起实用与装饰效果,更被视为艺术品,具有丰富的图案涵义及色彩,和对东方文化的想象。西方人经过长达一个世纪对东方地毯的熏陶,将它发展成了与油画和雕塑相同品位的艺术来欣赏。来自亚洲的东方手织地毯和中国瓷器被认为是提高西方人生活质量的两大贡献。在今天的西方主流社会中,手织地毯文化已浸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家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张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手织地毯不仅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表达了主人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方式。西方消费者们早已意识到手织地毯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增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上一篇:新疆手织地毯与伊斯兰教 下一篇:羊毛地毯:冬季里的温柔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