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新疆地毯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也是世界各大艺术馆争相珍藏的艺术佳品,享有“软黄金”的美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手工编织地毯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曾经被各个厂家争抢的地毯设计师,如今更是凤毛麟角。面对国外高端客户的大量订单,不少地毯厂因没有专业设计师和编织人员,只能忍痛割爱——
10月13日, 完成《新疆地毯规范》报告撰写工作的新疆工艺美术专家、地毯专家张亨德,又一次在央视新闻节目中看到自己设计的地毯仍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使用。
和地毯结缘
和72岁的张老一起翻看珍藏的老照片,在经线、纬线交错的地毯世界里徜徉,他那传奇的人生如电影镜头般呈现在记者眼前——
1959年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张亨德便与妻子来到新疆。他先后在自治区轻工业厅(现更名为“自治区轻工业局”)、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工作,在工艺美术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奇葩。
张亨德说,他这辈子注定与地毯结缘。目前他最得意的作品就是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用的那张地毯。1980年10月至1981年4月,乌鲁木齐市地毯厂的职工们用了半年的时间,编织了这条长28米、宽16.5米、重2.5吨的地毯。其面积和重量堪称新疆之最, 在全国地毯界都实属罕见,被称为“地毯之王”。
张亨德还是中国第一个设计用孔雀绒编织地毯的人,刚柔并济、彰显民族特色的《龟兹乐舞》挂毯,荣获了2008年国际精品博览会铜奖。
目前,张亨德已出版了十几本关于地毯方面的学术书籍,在地毯设计领域取得的成绩颇丰。
徒弟们转行
尽管成绩骄人,但张亨德却高兴不起来,他告诉记者:“我曾经培养的徒弟多达二百余人,但现在大都转行了,真正从事地毯设计的没几个人。”
1950年,新疆地毯的图案纹样只有几种,经过政府大力扶持,织毯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努力,到1953年增加到了77种,1966年搜集整理了一百多种图案纹样。
1972年以后,新疆地毯的花色品种有了飞跃发展,据初步统计,移植和创新的纹样达三百余种,内容非常丰富。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和田手工羊毛地毯,以其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洛浦县的维吾尔族地毯制作技艺,在2007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0年,和田地毯出口量达2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达到五万余人,走过了一段辉煌历程,在国际地毯业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如今市场虽有需求,但价格偏低,基本不再出口,再加上编织、设计人员减少,和田地毯被挤到了世界第五位。”张亨德道出了新疆地毯业发展的软肋。
《龟兹乐舞》挂毯成了张亨德收官之作,人们在欣赏佳作的同时,或许也能领悟到其背后隐藏的淡淡忧伤。
执着的坚守
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陆军是张亨德众多学生中,为数不多的在退休后仍坚持设计地毯的人。
学农出身的陆军,因擅长绘画,在张亨德的推荐下进入和田地毯厂工作,后又在和田外贸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从单纯的绘画,转变为专业的地毯设计师,陆军说,张亨德打开了他通过地毯看世界的窗口。
刚进和田地毯厂时,人们对地毯设计的概念还很模糊,地毯厂都没有现成的地毯图案资料、档案,要看花样就得到厂房里看成品。陆军的到来,让这一情况得到了改进。随后,他先后到德国等地考察世界地毯销售情况,分析新疆地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殴洲地毯市场,陆军发现新疆地毯占有一席之地,并了解到和田有“中国手工羊毛地毯名城”之称,和田生产的手工羊毛地毯与和田玉、艾德莱斯绸并称为“和田三宝”。手工羊毛地毯因图案别致、做工精细、用料考究、极具民族特色,深受海内外客商喜爱。不过,新疆地毯普遍存在图案单一的弊端。
此次考察打开了陆军的思路,他开始注重地毯的设计创新。他将中原文化、西部少数民族风情相融合,同时延用东方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将少数民族特点在地毯设计中表现得更加鲜明。如《大漠魂》、《昆仑牧歌》、《万方乐奏有于阗》等地毯,都是陆军创新的颇具新疆民族特色的佳作。
曾经有段时间,陆军设计的作品被成箱运往天津港,从这里发向殴洲市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毯的出口越来越少,地毯成本增高,销售遇到瓶颈。不少编织技工转行,地毯设计师也纷纷跳槽另谋高就。面对地毯业的冷清,陆军一直坚守着,他四处采风,搜集素材,寻找灵感。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陆军在一家和田地毯公司的赞助下,设计了迎奥运和田艺术挂毯《天山五环情》,并得到奥组委批准,送往北京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参加“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在这幅宽3499毫米、高2008毫米的挂毯上,既有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又有回族的花儿、汉族的秧歌……新疆13个主体民族喜迎奥运的场面表现地淋漓尽致,获得了不少专家和同行的首肯。
迫切的期望
设计师是地毯的灵魂,而如今设计师、编织人员的断档,直接影响着新疆地毯业的发展。
据了解,地毯分为手工地毯、机织地毯、化纤地毯三类,手工地毯隔潮、防噪音的效果最好,同时收藏价值也最高,不少外国家庭以拥有一张中国手工地毯为荣,认为其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但是由于个别厂家追求暂时利益,一再压低手工地毯价格,造成地毯成本增高,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毯厂的发展。
“设计师稀缺,产品价格低,不少地毯厂破产、倒闭。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地毯业就会迅速萎缩、面临消亡。”新疆那克西王和田地毯公司经理成新红认为,新疆地毯业的发展,不应只看重简单的盈利,而应注重地毯文化的传播。当具有新疆民族文化风情的地毯走向世界市场时,它传播和弘扬的是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繁荣景象,传承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因此,公众应当提高对地毯的认知度,将之作为一件艺术品欣赏;国家应适当扶持和引导,确定手工地毯的技术含量和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手工地毯业理性健康发展,回归国际市场,提高世界认同度和知名度。
“地毯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发扬光大,将这种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下去。”陆军语重心长地说。
上一篇:天津:地毯企业统一报价 维持生产正常运行 下一篇:北京白孔雀拥有真丝地毯技术人员8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