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徐氏的消费群体-金领阶层 在公司稳定后,徐先生开始大规模的在北京做媒体宣传,与此同时他还购买了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通过互连网与国外客户进行联系和交流地毯的收藏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徐氏地毯以合理的价位、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的客户,在多家使馆职员及外企公司老总中可谓是家喻户晓,是很知名的品牌了。由于旧地毯从中国各地收购回来,据事实证明,一个收购人员在一年内平均只能收购5块地毯,费用很大,而收购回来后还要进行消毒、清洗和修补,所以成本要比新地毯要高出很多。因此售价也是只有金领阶层才能问津的。我们在一些杂志上看到一些金领阶层家里和一些使馆等高级场所里铺设的地毯都是很薄的,那是因为他们铺的是旧地毯!里面也有很多是从徐氏购买来的。 五、为什么有钱的人要铺旧地毯而不铺新的地毯呢? 因为在中国古代,地毯是一件很高档的消费品。在当时只是皇家贵族和大型的寺院里才可以享用的,所以旧地毯的质地都很好。比如说:一、羊毛。在过去冬天气候寒冷,环境没有任何工业带来的污染,羊儿在广阔的大地上奔跑,吃的是各种野草和中草药,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 羊的身体强壮,使得其毛质十分温暖柔软且有弹性。在部分地区,因水土的关系,盐碱含量大,羊长期食用盐碱地上草和水使羊毛非常光亮,虽然羊绒含量少,但是羊毛质量是今天的羊毛所不能相比的。现代的人们养羊的目的已有很大的转变,把羊关在羊圈中,喂的是经过改良以后的食物,主要是为了尽可能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尽可能多地获取羊绒、毛呢、羊皮及羊肉。而经过提取羊绒后剩下的羊毛,经过化工漂洗加工后,再按不同的质量等级分成织毛衣用的毛线和专做地毯的毛线(专做地毯的毛线的质量次于织毛衣用的毛线)。而过去的人们所用的是直接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在没有经过任何的筛选直接纺线,编织地毯.所以现在地毯的羊毛质量已经无法与古董地毯的羊毛质量相比了。在古代生产地毯主要的原料是用绵羊毛,但根据地区的不同也会有一些其它的毛例如:山羊毛、牦牛毛、牛毛和骆驼毛等。在100年前,有一些非常有钱的商人或官员等为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富有,不惜金钱去寻找老虎皮毛和其他的动物毛,但由于编织地毯用毛量很大所以很难完成他们的想法。于是有人便冥思苦想这些人想到了羊羔毛。编织一块地毯要从成百上千只小羊羔身上取得绒毛,而其毛质真的非常的好,摸上去有丝一样的感觉,柔软舒适。但由于造价高做工周期长,所以在现在可以说是没有的,也没有什么人听说过。二、再说旧地毯的染色。古时在中国的唐代,染色虽然只能依靠天然染色,但是其技艺已经很成熟。染羊毛的颜色主要依靠植物色,少部分是从矿物中提取的,而这些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纯洁艳丽,色泽柔和,没有刺眼的光色。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毛质,可以说是经久耐用,越用越漂亮。虽然这些旧地毯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霜雨雪,时至今日,由于自然的日照和空气的氧化,和人为的种种原因,使其颜色受损。尽管颜色褪去了一些,但却显出了其更柔和的美,别具另一番色彩。三、再说说手纺线:130多年前,在没有机器纺线工业时期,是我国农村的手工业的发达时期。手工艺人们用自己制造的简单工具纺制棉毛线。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棉毛线省时快捷,也没有机器生产的棉毛线规矩,但却有机器不可代替的功效。他们可以将机器不能纺的细短的部分羊绒纺成线,不仅耐用、结实、有韧性而且还漂亮。机器纺线时代的开始是在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条约》开放港口之后,从广州进口了纺线机器(当时叫洋机器),但西北广大地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头脑里没有使用机器纺线的观念,甚至没有听说过机器也能纺出线来。但从最早的洋三股棉线上看,机器纺线应用在地毯上也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但是多数地毯还是使用手纺线,并一直沿用到了六,七十年代。现在由于机器纺线高速快捷、成本低、占地少、见效快,人们的经济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加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手工纺线的人已越来越少了!所以单以毛质和染色和手纺线就可以说明旧地毯的收藏和使用价值所在。决定了其是非常贵重的消费品,收藏品,也会很快的升值。这就是为什么徐氏的金领消费群体为什么要花多出几倍的价钱选购旧地毯而不是要便宜的新的地毯!